|
魏敦山:中国的建筑设计大师魏敦山:中国的建筑设计大师 文/王仁华 这是一次迟到六年之久的采访。第一次认识王敦山是在上海建筑设计院院庆晚会上,同行的朋友说,与上海京剧院新秀史敏合演“打鱼杀家”的那位就是建筑设计大师魏敦山。舞台上,伴着悠扬的京胡,这位建设计大师的手、眼、身、法、步有模有样,韵味十足的麒派唱腔令内行也连声叫好。对于魏敦山,我是闻名已久的,没想到作为一个在建筑艺术领域卓有成就的建筑大师,其日常生活竟是如此的活跃、如此的丰富多彩。这让我动了走近这位建筑设计大师的念头,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采访计划竟然耽搁了六年之久。这次,我总算了却了生平夙愿。 如约拜会魏老时,巍老不在自己的办公室。职业习惯让我趁机浏览了一下魏老的工作场所。与现代倡导的无纸化办公室相比,这里多的是设计图纸,工作人员一边与人低声切谈,一边在图纸上比画着,敞开式的办公室里人员都在专注的工作着。正在用心猜度,巍老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了进来。魏老爽朗的一笑,带着我在各设计台前穿梭参观,采访就在图纸交叠的空间里随机开始了。 在设计领域,魏敦山的名字是与上海重要的体育场馆紧紧相连。他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主持设计的工程有百余项。国内设计的项目有住宅、中小学、医院、剧场等,尤以体育建筑为多。他于20世纪70年代主持设计的上海体育馆与80年代设计的上海游泳馆,已成为我国建国以来43项著名建筑之两座,首次被载入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同时他本人也作为16位中国著名建筑师之中最年轻的一位被载入该建筑史册。 说起自己的体育情节,魏老说得益于读中学时徐汇中学的大操场,孩子们在那里踢足球,打篮球。爱好文艺的他,样样扎一脚,唱歌跳舞,绘画都会。他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二姐二妹四个弟弟,每年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起码有五六十人。父亲读私塾,写的一手好字,有许多画家朋友,这为魏老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建筑设计创作能力的积累与魏老热爱生活、兴趣多样、积极吸取“广博知识”、努力提高文化素养、务实创新息息相关。他喜欢戏曲艺术、脸谱色彩、服饰纹样、民间工艺,喜欢绘画、摄影,欣赏音乐及体育竞技活动等,喜欢旅游,学习人文环境、历史风貌。由于工作机会走过亚、非、欧、美诸洲,贫富风情各异的三十多个国家,参观考察了大量历史名城、著名经典建筑,增长与充实自己的学识。在长时期的建筑设计工作过程中得以吸收应用。 如果说,20年城市建设构成了一幅关于上海的凝固乐谱的话,那么,魏老几乎是用大半辈子的心血写下了动人的音符。 魏老最早的体育设计项目是如今上海人耳熟能详的“上海跳水池”,时间是1958年。他大胆提出了一个可供游泳、跳水、水球三项运动合一的深水游泳池方案,设计了一座10米高的大型跳水台,用地紧张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我国第一座大型室外跳水池也由此诞生。 上海体育场的设计,是魏老运用代代最新科技进行创新的典范。魏老要改变传统的大型体育建筑那种沉重的大屋顶,让整个建筑“潇洒”起来。他和他的设计小组在翻阅国内外资料,参考可多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单臂选挑衍架”支撑轻质玻璃纤维篷膜作为体育场顶棚的方案。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玻璃纤维材料,而单用“单臂选挑衍架”支撑的新结构、新技术,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多见,在国内更是首次。工程的复杂性,使设计绘图工作量相当惊人。近4年间,为整个工程绘制的图纸之多几乎可以铺满宽阔的体育场!几十年的建筑设计耕耘,魏老逐渐形成自己的建筑观与设计信念。他是沿着“实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这样基本的、朴实的设计原则走过来的。功能不适用的建筑是没有生命力的。魏老设计的体育建筑,首先满足体育竞赛及训练的体育功能要求。上海体育场观众席平面设计他选择圆形平面,使观众能获取最佳视觉质量,同时它与足球、田径比赛椭圆形场地形成合理的观众席区域分布。 魏老的心血没有白费,上海体育馆落成之际,各国专家纷纷前来观摩。从空中俯视,恰如蓝天下片片白云,又如大海上点点风帆;从地面昂视,更像一朵诺大的白玉兰,衬托在绿荫环抱之间。自然的意趣、文化的内涵,尽在其中。外国的建筑专家惊呼:上海体育场为中国体育建筑设计赢得了一块金牌! 魏老不仅在国内建筑界享有盛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荣获过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是在国外建筑界,魏老也是名闻遐迩。他主持设计过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等重要工程,建成后获得所在国家领导人及有关技术专家好评。其中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工程曾荣获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亲自颁发的埃及“一级军事勋章”的嘉奖。 今天,建筑大师魏敦山虽年事已高,仍在为社会默默作出奉献,不仅仍在孜孜不倦地培养我国建筑界的精英,他还担任×××讲师团副团长,为青少年德育培养不断地发挥自己地余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