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举行孙原非先生诗词与书法艺术研讨会787
发表时间:2024-12-06 18:56网址:http://m.hxwhxx.com/cn/h-col-107.html 孙原非 2024年12月5日下午3:00,“孙原非先生诗词与书法艺术研讨会”在江苏建元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会议室举行。研讨会由淮安市广播电视台影视中心编辑记者董振霞主持。 孙原非:名稼炎,以字行,又晚号淮南钝叟。是民国时期闻名遐迩的河下三才子之一。先生在世时,其书法、诗文均有建树。可以说誉满两淮。现在先生已经远去,然而先生的诗文价值、书法艺术在后辈中却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为缅怀先生,致敬先贤,不断砥砺我们前行,同时为后辈们留下一个坐标,由淮安区新联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河下往事》编辑部联合举办,江苏建元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了这场研讨会。 会议首先由孙原非先生的弟子王全先生展示了自已珍藏多年的孙原非作品,一幅中堂:“朱柏卢先生治家格言”以及先生的小仿。并且讲述了当时作品的创作经过,他指着一副对联说:“这副对联是孙先生送给我父亲的,上联是‘一事当前先利国’,下联是‘半分落后岂甘心’,用的是行楷书体,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字,还是作品本身的文学属性,都是非常高超的”。 中国书法家协会资深会员、中央大学书法专业评论家姜平先生对孙老前辈的书法作品予以极高的评价:先生的书法主要是楷书和行草两种,亦见先生临过《墙盘》《虢季子白盘》等吉金文字,个人认为,先生其楷取法唐而非颜体,得颜师徐浩之大气,其书具有真正的大唐气象,先生所作的擘窠大字均得力于此法。特别是临写《朱巨川告身法帖》时加大提按用笔,养成个性用笔后,以致形成“碑骨帖面”之风格,既不失嘉道以降碑学大潮,又寻找碑帖融合的新的艺术格局。先生每写行草书,线质如黄宾虹所倡导的“绵里藏针”,线势如山林之泉透而委婉,意趣直逼元明手札。丙申秋,先生弟子国华在画室内展示孙先生楷书,逆光观之多笔处力透纸背,其横画中截两边有细小飞白并有“松毛”感。今天看到先生的对联,第一个字“一”字诸位看是否觉得是一片云彩在空中飘飞,在稳重中充满动感。 著名现代艺术家、印象派代表人物,淮阴师范学院退休教师朱华教授从美学的角度对于孙老前辈的作品予以点评: 这些日子我比较集中的研读他的书法作品,读来感觉是一种精神享受,作品与那些虚名毫无关系,作品本身会告诉你一切。书法和书法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今天又看到先生的真迹,从美学角度来说,先生的行草书完全可以与王羲之的行书有一拚,甚至不分伯仲。 中华诗词学会资深会员同时也是“孙原非公遗诗”的编著者赵庆生先生则从孙原非先生的诗文方面阐述了自已的看法,他认为:先生的诗属于古典诗,语言朴实,朗朗上口,尊古而不泥古,重意境而不重形式,尤其用典恰到好处,在那个困顿的岁月,依然用心去热爱党,热爱我们的国家。还有先生的诗悲天悯人,充满了一种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与会学者表示像这样的研讨会,今后应该多多举行,将那些近、现代的,具有标杆意义的人和作品予以研讨,从而给后代带来精神的乳汁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左起:方向东 蔡国华 赵庆生 李梅芳 朱 华 谢明霞 姜 平 董振霞 王 军 张洪斌 文:赵庆生 图:方向东 编:董振霞 点击查看
2024-12-08
2024-12-07
2024-12-07
2024-12-07
2024-12-07
2024-12-06
|